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学。夷人悟理有学而诬道有渐。是故权实虽
同其用各异。昔 向子期
以儒道为一。应吉甫
谓孔老可齐。皆欲窥宗。而况真实者乎。勖三
问。重寻答。以华夷有险易之性。故二圣敷 (第 0225b 页)
 赵州东院西」
#+END_VERSE


尉接得偈云。泰山庙里卖纸钱。

出天圣广灯录第十八卷。

延祐三年岁在丙辰。四明苾刍希渭。估倡
衣钵一力命工。依庐山稳庵旧本翻刊于
道场禅幽庵。集兹善利上报四恩下资三
有。法界有情同圆种智者。
*


右景德传灯录本。住湖州铁观音院僧拱辰
所撰。书成将游京师投进途中与一僧同舟。
因出示之。一夕其僧负之而走。及至都则道
原者已进而被赏矣。此事与郭象窃 向秀

子注同。拱辰谓。吾之意欲明佛祖之道耳。夫
既已行矣。在彼在此同。吾其为名利乎。绝不
复言。拱辰之 (第 0465b 页)
句法理况推之。宜长读之。释意亦与旧说不同。
旧云。喻林下之雅咏。解者。林。竹林也。晋时嵇康.山涛. 向秀
.阮籍.阮咸.王戎.刘伶七子隐居山阳竹林。并清
谈道德。轻蔑仁义。放浪酒色不拘礼乐。时人谓之旷
达。 (第 0305c 页)
【指彼聚集言论。何有不远。】

「喻林下之雅咏。高致悠然。」

【喻比也。悠然远也。晋有七贤。即刘灵 向秀
等。俱隐
山阳竹林。高远雅咏。刘君比之亦然。】

「清散未期。(未期相见)厚自保爱。每因行李数有承问 (第 0185b 页)
言。言及悬远。未尝臧否人物。今用此
事也。喻林下雅咏高致悠然者。晋朝嵇康。
阮藉。阮咸。山涛。王戎。 向秀。
刘灵等七人。在
于山阳竹林俱隐。不事王侯。高尚其志。今谓
刘公如此也。清散未期厚自保爱者。清闲散
(第 0184c 页)
新经梵语华
言共成音义一卷。自叙云。读经之士实所要
(新经音义不见东流。唯有弟子慧苑音义两卷。或者 向秀
之注南华后传郭象之名乎。或应润色耳)。实 (第 0282c 页)
窆于坞中。厥冢存焉。或云终剡。未详。郤
超为之序传袁宏为之铭赞。周昙宝为之
作诔。孙绰道贤论以遁方 向子期。
论云。支
(第 0349c 页)
向秀
雅尚庄老。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又
喻道论云。支道林者。识清体顺而不对于物。
玄道冲济与神情同任。此远 (第 0349c 页)
述曰。曾慥作集仙传言。陈希夷称其友。
谭景升作化书。又云齐丘。窃取以为名。
世人不能知其妄。此殆与 向秀
注庄子
郭象窃之以自名。二事盖相类。不几于
盗乎。

六年。初帝之毁像也。镇州大悲极有灵应。
诏下人 (第 0392c 页)
咸王戎 向秀
山涛今即初矣。】

〔注四皓〕」

即终南山四
皓避秦归汉谓绮理夏黄禄生周角或云东园公角
里先生 (第 0082c 页)
缘中初科初总示六人朋游由多作过畏僧举
罚故常相追逐如下举类竹林七贤者史记云皆
晋人也阮籍嵇康刘灵阮咸 向秀
山涛王戎多论
下别释二人共一俗艺共一烦恼皆彼本习说法
论议六人并能上乃示其性情艺业五下明其族
姓共下 (第 0020b 页)
退动)七世
第一(于此世间异生有漏位最第一)

儒宗竹林七贤(史记)
一阮藉二嵇康三刘灵四阮咸
向秀
六山涛七王戎。

七支业
一媱二盗三杀四妄语五绮语六两舌七
恶口。

然火七事无利(僧祇)
一坏眼二 (第 0687a 页)
姚坞山。至于名辰独
还坞中。或问其意曰。谢安在昔数来相见。
辄移旬日。今触情举目莫不兴想。孙绰比诸 向子期(向秀字子期)
以雅尚庄老风好同焉。于法
(高阳人。少有异操)隐居岩壑。时冰雪甚。有一虎入房。
兰神色无忤。后往江 (第 0595c 页)
。至于名辰独
还坞中。或问其意曰。谢安在昔数来相见。
辄移旬日。今触情举目莫不兴想。孙绰比诸
向子期 (向秀
字子期)以雅尚庄老风好同焉。于法
(高阳人。少有异操)隐居岩壑。时冰雪甚。有一虎入房。
兰神色无忤 (第 0595c 页)
。以法护匹山巨源。法
祖比嵇康。竺潜比刘伯伦。于法兰比阮嗣宗。竺法乘
比王浚冲。于道邃比阮咸。支遁比 向子期。
凡此七贤
匹于七僧。皆察其气槩较道量德。著其论文盛传于
时。

* 法聪入定 慧宽坐禅

法聪。八岁 (第 0229a 页)
天师
乃是其远族耳。

嵇康为钟会所谮

晋书云嵇康字叔夜有奇才美词气而土木形骸
不自藻饰康家贫尝与 向秀
共锻于大树下以自
赡给颖川钟会贵公子也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
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之曰何所闻而来何所
(第 0494b 页)
子以为孟
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释曰今不取其事但取孟浪所出耳
孟浪者率略之言也明其无当 向秀
云澜漫无所趣舍之谓二字要连用何者下三
彰非所以尊意可知犹恐难见请以喻明如一槃中盛于十楪十楪之中各盛十 (第 0361b 页)
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释曰。今
不取其事。但取孟浪所出耳。孟浪者。率略
之言也。明其无当。 向秀
云。澜漫无所趣舍
之谓。二字要连用。

疏。何者下。三彰非所以。
寻意可知。而犹恐难见。请以喻明。如 (第 0193b 页)